月有陰晴圓缺,人有環肥瘦,這是食物最多、最精美的時代,也是最標榜身輕如燕的時代。減肥瘦身工業的商機數以億計,藥品、食譜、減肥計劃與偏方也無數;為什麼人生總是浸泡在減肥失敗的苦水裡?
陳麗麗,曾以小王爺一角風靡全台灣的影視紅星,自從進入演藝圈就開始與體重奮戰。她喜歡喝酒、吃高熱量的東西。拍戲時由於體力消耗大,體重還可以控制,但每當休息時,為了犒賞自己,她就開始大吃大喝。魚翅、鮑魚及龍蝦,所有好吃、貴的食物,她都來者不拒。等到要拍戲的時候,發胖的陳麗麗就開始減肥。發胖,然後減肥;又發胖,然後又減肥……,這幾乎是陳麗麗幾十年來生活的循環。
    各種減肥方法她幾乎都試過。減肥餐吃了一段時間,快速減下體重,由於無法持續,體重又回升。她還曾數次參加由醫師指導的短期減重計劃,但她說:「減肥餐清淡無油,可以在一週瘦好幾公斤,但是回家後根本不可能這樣吃,這些食物誰幫你準備呢?我還試過針灸,每天只吃一顆蛋,一個月瘦十公斤,但是一個月後我就又吃回來。減肥藥,吃了也沒效;而且精神亢奮,不能睡覺。喝一杯咖啡,心就好像跳到喉嚨,後來我就不敢吃了。我妹妹還介紹我吃素菜湯,但是熱量很低,肚子好餓,身體會發抖,這些減肥餐,我根本沒有辦法吃。」




    國人對身材、體重滿意度低


 人們對理想體重,卻愈來愈偏執,因而愈來愈不滿意自己的身材。有人為了健康減重,有人則為了達到難度甚高的標準體重奮戰,減肥成為名符其實的全民運動。
   《康健》雜誌對國人身材滿意度的調查則顯示,台灣人每四個人當中,就有一個人對自己的身材不滿。美國曾有人對《花花公子》雜誌的性感女郎做過統計,他們發現這些女郎的平均體重與腰圍一年比一年細。而且,不管女性是否真的需要減重,很多人都希望自己再瘦一點,想減重的女性高達89%。
  《今日心理學》雜誌發現,在體重極輕的女性案例中,竟然還有40%的人想減肥。肥胖在文化上的「污名」,以及「骨感即是美」的西方文化標準,使得女性相信肥胖是所有問題的根源;而瘦下來,不僅可以獲得自信,也可以得到名利、財富、週遭親朋好友的讚賞,以及男性的青睞。一位35歲的女性表示,「當我對自己在工作表現方面不甚滿意,或者家庭及婚姻出現狀況時,我首先注意到的就是我的身材,我覺得一定是太胖惹的禍,我相信只要瘦下來,所有的問題都可以解決。」


    瘦就是幸福?
   針對這種現象,研究飲食異常行為,台北市立療養院的精神科醫師陳冠宇認為,社會價值觀使男孩子只看重女孩子的外表,造成女性很大的壓力。而在我們的傳統裡,女孩子又常被教導得比較沒有自信,造成女性自信心特別低,這不僅反映在事業方面,也反映在她們對體型的不滿,因為社會重視體型,所以「當她在回顧自己一切的時候,她第一個只看到自己的體型;當她全面對自己的自信心不足的時候,就會特別挑剔自己的體重。」
      廣告及美容瘦身業聯手打造「瘦即是一切」的美麗神話,更讓女性暗自發誓,「我就是要讓自己瘦下來!」。今天當人們一打開電視,不論是瘦身的廣告、服裝廣告和飲食廣告,所呈現的女孩,身材都非常苗條,她們住非常好的房子,有好工作、好老公、出國留學、常刷卡購物或出國旅遊,好像瘦就象徵幸福。但是事實是,女性經常徘徊在以食物解決情緒問題,以及瘦身的雙重壓力當中。
       林秀珍是個會計師,自己開了一家會計師事務所,由於先生無法分擔家事,於是她每天在工作、小孩以及家庭之間疲於奔命。為了同時兼顧夫家對媳婦的要求以及忙碌的工作,林秀珍常常有無能為力以及沮喪的感覺,而經濟狀況不錯的她覺得,「我有錢,可以吃好一點,而這是我唯一可以控制的東西。」於是,每天回家休息時,她以吃自我安慰,哪裡有美食,她一定跑去嚐試。


    吃東西紓解壓力
   陽明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洪建德在《減肥教室》一書中指出,人在受責、沮喪、焦慮時,常會藉著吃東西,來紓解心情。根據他的調查,「67%的人,情緒不好,會去吃東西。而壓力大、孤單多以及阻力大的人,需要更多的食物來滿足。」嗜吃美食,維持體重不易,而社會、職場又要求「女人要瘦」,於是職業婦女陷入更深的焦慮中。
       四十歲出頭的職業婦女劉佳表示,她可以感覺社會對女性身材的要求,尤其人們都認為,「小心!太胖,老公會不要你。」於是,她頻頻造訪減肥中心。陳冠宇則指出,「職業婦女,尤其做業務的,身材要好,妳身材不好很多工作不會要妳做,像櫃檯、推銷員等,這當然是很大的壓力。但同時食物又是很大的慰藉,對很多人來說,當他們在滿足口慾的同時,就另外利用各式各樣的瘦身方式去操弄身材。」
       唾手可得的食物、以食物紓解壓力的生活型態以及活動量少的大環境,卻不利於人們維持體重。自1980年代以來,電腦、汽車與遠距遙控普遍,而工作場合也已經使用所有省力的機器,人在工作中幾乎花不了什麼力氣,人們花很多時間溝通、打電腦、上網路以及寫企劃書等,花更多的時間坐著開車、坐捷運。就連看電影、看電視以及玩遊戲等娛樂活動時,幾乎都是被動的接受者與觀察者。「而且只要花一點錢,就可以買到任何想吃的東西,種類五花八門,這是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。」陳冠宇醫師指出。     


   少動吃多的現代人
   洪建德以自然界的動物以及數百萬年前的人類祖先為例指出,過去自然界常常有飢餓,所以動物工學的設計就是要讓人多吃,儲存起來,以預防下一次餓死。征服、吃、逃跑以及鬥爭是生物界存活的定律,過去一隻老虎要吃一隻動物,可能要追一百次才會得到一次,人類亦然,等於每一次吃之前都需運動。現代人有什麼機會可以運動?
       三十歲的李尚華是個報社的編譯,自從工作以來,他已經胖了五公斤以上,每天頂著一個肚子卡在辦公桌前,他開始意識到整天坐著不動是造成他大肚子、大臀部的元兇。他曾經算過,從早上八點鐘到下午五點鐘,只有上廁所以及吃飯時才會離開座位,加起來不會超過兩小時。「每當經過大廈的玻璃帷幕時,我都會情不自禁地往玻璃鏡面裡瞧,看著自己變形臃腫的身材,實在令我很難過,」李尚華幽幽的說。
       外食則讓雜誌記者王明遠的體重以直線加速度上升。一百七十幾公分的他一直把體重控制在63~64公斤之間。去年去日本出差一趟回來,接連幾個月工作量大增,三個多月後,他的體重也暴增到79.5公斤。當時經常熬夜寫稿的王明遠,一天下來要吃六餐(晚上熬夜要吃兩餐)。除了早餐比較清淡之外,其他五餐都很油膩。




    助長體重上升的兇手


   宵夜、持續的焦慮及壓力都是助長體重上升的兇手。王明遠說,「熬夜的壞處,就是一定要吃宵夜,因為肚子很容易餓。尤其動腦,消耗快。剛吃飽就坐著,都胖在肚子和大腿,我的身材就像吹氣球一樣。」
       其實壓力持續、完全沒有時間休息的人最容易發胖,例如做廣告文案、音樂創作、電腦程式設計、以及網路工作的人。因為對工作很焦慮,會試圖把注意力轉到肉體層面。當肚子咕咕叫的時候,他們就會開始想,「是否肚子餓了?」,不管是否真的餓了,都會想像自己「餓了」,因為這樣就可以去吃點東西,放鬆一下。


     


  不正確的減肥方式,愈減愈肥
   這也就是為什麼醫師、營養師會建議大眾,減肥最有效的方式一定是少吃多動。假使沒有運動,也沒有控制飲食,任何體重的略為波動,都只是人體的代謝物以及水的問題。像利尿劑、三溫暖、減肥衣等業者宣稱可以減肥的東西,事實上減的都是「水」,而不是「脂肪」。
       至於減肥餐、過度節食,以低卡、低脂及代糖等減肥食物取代正常飲食的辦法,不僅難以維持,也讓人們愈減愈肥。當將近七成的人是因情緒不好而去吃東西時,假使他們愛吃的源頭沒有去除,不管什麼減肥食譜都不可能奏效。至於去減肥中心,當業者告訴顧客「妳就忍耐一下吧,把這段時間做好。」飢餓幾天、幾個月可以,但是一輩子這樣吃,對人生而言,卻是天大的挑戰。
       而且人吃東西時,大腦會感覺有東西進來,假使人們試圖用代糖或低卡、低脂的食物偽裝,想讓大腦感覺「吃飽」,人的大腦卻沒有那麼容易受騙。洪建德直言:「這些騙人的食物,大腦馬上感覺出來,當他感覺沒有吃飽,就會繼續吃,吃到他感覺『爽』為止。」為了滿足先前被剝奪的食慾,節食後,人們反而以大吃補償,於是,體重迅速回升,造成愈減愈肥的現象(人們瘦下來的體重其中75%是脂肪,但是胖回去時100%是脂肪)。
       由於人體會設定「體重內定值」,長期節食,身體為了維持正常體重,新陳代謝率會依著人體所攝取的熱量過低而調低,新陳代謝率一旦降低,減肥更加困難。從馬偕醫院、陽明醫院、台大到榮總,很多減重門診的醫師紛紛表示,「跑到醫院減重的成年人90%以上都減肥過,而減肥過的人新陳代謝率都很低,很難減。至於體重上升、下降,反反覆覆,不僅容易使身體變形,也危害健康。」


胡亂減肥,有害健康
   不夠正確的減肥方式,像吃肉減肥法或高白質飲食,日後甚至可能帶來更為嚴重的疾病威脅與死亡。研究人體新陳代謝,並主持陽明醫院減肥門診的洪建德醫師指出,假使人體吃的碳水化合物不夠100公克,身體會因葡萄糖太少,而到處找葡萄糖。大腦會告訴身體,「趕快製造葡萄糖」,這時身體分泌抗胰島素作用的荷爾蒙像可體松、生長激素等,告訴肌肉肝臟、脂肪去分解製造葡萄糖,這雖然會消耗部分脂肪,但是同時也消耗肌肉等非脂肪組織。
       由於營養素缺乏,這種人很容易生病。假使礦物質及維生素全面缺乏,他很容易就會因感染而死亡。有人不知道減肥的副作用而去亂減,有些人則是毫不在乎身體健康,洪建德感嘆,「85~95%的年輕人寧願用健康來換取一身輕盈,為什麼大家奮不顧身在減肥?因為死亡、疾病與年老,都離他們太遠了。」
       那麼到底什麼是真正有效的減肥方法?《科學》雜誌的肥胖專輯指出,除非我們改變促使人類過食、以及不利於活動的環境,否則人類將無法真正治癒肥胖。研究者提出三點建議。首先,教育消費者減少購買各式超大份量的餐點,這樣可以避免過食。第二,在各大餐廳及超市中便宜供應低脂以及低熱量的食物,像是蔬菜、水果及全榖類等食物。也讓小孩自小就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。第三,則是創造助長體能活動的環境與誘因。例如定期運動的人,健康狀況比不動的人好,曠工的機率比較低,因此可以考慮降低保險費,或延長休假日作為犒賞。


  減肥的最好方式
   洪建德醫師則認為,減肥無法期待好的藥物,找到發胖的根本原因,才是徹底解決肥胖的方法。假使肥胖者是因為對食物的營養及熱量認識不清,那麼營養師教導人們如何選擇食物、控制熱量的攝取就夠了。但是假使有人是因為情緒性因素、心理問題以及社會壓力造成的過食、甚至狂吃,那就需要醫師介入,做長期的行為治療以及心理治療。
      「因為肥胖不僅是生理的疾病,還是心理及社會的疾病,」他說。運動對於控制體重的好處,遠比人們所想像的還要多。科學家表示,運動能舒緩壓力,增加人的耐壓性,如此一來就可以避免因壓力引起的飲食過量。而且運動可以刺激肝臟釋出葡萄糖,因此可以減少食慾。
       另外,持續的運動會增加新陳代謝率,是抵抗人體體重內定值的最好方式。而且激烈的運動後,所提高的新陳代謝率可以持續十五個小時以上(包括休息時)。運動會增加肌肉,而肌肉所消耗的能量比脂肪多,因此比較不容易因為稍為多吃就急速發胖。面對肥胖壓力,洪建德試圖從傳統的飲食以及生活方式中找尋靈感。「傳統飲食很少讓人發胖的東西,回歸自然、經常勞動的農耕民族以及原住民也很少罹患糖尿病等肥胖病,」他指出,重新檢討當前過於西化的生活習慣以及飲食模式,才是減少肥胖壓力的最佳策略。


 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88 的頭像
    88

    外匯模擬比賽 周周免費參加免费参加 eToro 并立即开始你的交易另有十多項現金大獎等您來拿

    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